400 686 9919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400 686 9919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德胜东街23号

邮箱:khfw@sxqh.com

网址:www.sxqh.com

Hi , 欢迎选择晟鑫期货,
体验互联网开户。

温馨提示:

网上开户服务时间 : 周一到周五09:00 - 15:00;
开户前准备:身份证、银行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手写签名照;进入开户界面,选择“晟鑫期货”。

>
>
>
钢铁产业加快升级步伐

内容详情

品种专区

钢铁产业加快升级步伐

浏览量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

  我国作为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中心,粗钢产量连续26年居世界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业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行业高质量发展前景更广阔。

  发力供给侧

  百炼钢,也能变成绕指柔。

  在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吨重的不锈钢板经过退火软化和多道轧制,厚度由0.8毫米降至0.015毫米,变身为薄如蝉翼的“手撕钢”,成为高端和前沿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

  1吨常规薄板钢材的价格是2万元,而太钢精带公司生产的0.015毫米厚度不锈钢的价格高达150万元/吨。“低端产品已经饱和,打价格战没有出路。唯有勇于创新,研发高精尖的不锈钢产品,占领市场制高点,才能突出重围!”公司负责人表示。

  为抢占高端,太钢精带研发团队历时两年多研制攻关,先后攻克了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经历了700多次试验,于2018年实现了厚度仅0.02毫米“手撕钢”的量产。此后,又实现厚度仅为0.015毫米的突破。

  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10年来,钢铁业材料研发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生产和应用比例显著提高。一大批高质量关键产品自主研发成功,有力支撑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用钢铁材料,时速350千米高速动车组轮轴及转向架材料顺利完成运行考核,高强热成型汽车板、新能源汽车电机用高性能硅钢等产品研发生产居国际领先地位。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之下,钢铁业力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减法并用,强化创新供给、有效供给,破除无效供给,坚决淘汰落后。

  经过努力,我国于2018年提前完成“十三五”时期1.5亿吨钢铁去产能目标,取缔“地条钢”1.4亿吨,大量长期存在的低端落后产能得到出清。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表示,通过持续开展钢铁去产能、促转型,钢铁行业发展韧性明显增强,产能利用率基本恢复到合理区间,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202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超3500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国内钢材市场占有率超99%,22大类钢材产品中,有19类钢材产品自给率达到100%,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加速绿色发展

  在落实“双碳”目标背景下,钢铁业作为制造业碳排放大户,如何化挑战为机遇?

  “氢能利用是钢铁行业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最佳途径,特别是氢冶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将带来传统钢铁冶金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使钢铁生产摆脱对化石能源的绝对依赖,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问题。”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表示。

  由“碳冶金”升级到“氢冶金”,是钢铁冶金工艺的重大变革。2019年11月22日,河钢集团与意大利特诺恩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携手开展氢冶金技术合作。以张宣科技为承载平台,利用世界最先进的制氢和氢还原技术,推进实施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项目。与传统全流程高炉炼铁“碳冶金”工业同等生产规模相比,该项目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二氧化硫50%、粉尘90%。

  河钢上述举措,是钢铁业积极推进低碳转型的缩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了《中国钢铁工业“双碳”愿景及技术路线图》,成立了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龙头企业纷纷发布低碳发展行动路线,积极推动大规模脱碳技术路线研发和示范。

  中钢协执行会长何文波表示,钢铁业要坚定不移地推动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节能降耗、促进低碳转型。

  目前,全国已有30家企业、1.72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22家企业完成部分环节改造。

  随着超低排放改造如火如荼开展,钢铁产能集中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以钢铁第一大省河北为例,2021年PM_2.5浓度比2013年下降62.5%,重污染天数减少87%。

  钢铁业节能降耗工作也在不断深化。据统计,2021年,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达549千克标准煤,较2012年下降约53千克标准煤;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相较2012年,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放散率分别下降约41%和71%。

  提高产业集中度

  长期以来,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导致我国钢铁行业对外采购原料无话语权、对内钢材市场竞争无序,已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有力引导下,钢铁业兼并重组稳步推进,区域整合不断提速。

  2020年,中国宝武钢产量逾1亿吨,“亿吨钢铁航母”震撼登场。这背后是钢铁龙头企业重组整合的连台好戏。2016年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宝武,此后中国宝武重组安徽马钢、山西太钢,入主重庆钢铁、托管中钢集团。

  2021年8月,鞍钢重组本钢,鞍钢集团粗钢产能达到6300万吨,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由此,钢铁产业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新格局。

  今年上半年,面对钢铁市场严峻形势,鞍钢集团粗钢产量降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利润降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实现稳定发展。

  “鞍本重组走深走实,放大‘1+1>2’协同聚合效能。”鞍钢集团总经理戴志浩表示,本钢实现了经营效益大幅提升、实施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企业管理提档升级、职工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四个新变化。今年上半年,本钢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6.2%,资产负债率比重组前下降14.24个百分点。

  为确保产业安全,鞍钢集团作为国内最具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大力实施钢铁和矿业“双核”战略,加快推进“基石计划”项目。上半年,鞍钢集团铁精矿产量同比提高3.17%,矿业板块对集团的效益贡献度已达50%以上。

  旗舰企业引领,钢铁业加速做强。国内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已由2016年的35.9%提升到2021年的41.5%。今年初,工信部等3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表示,从长远来看,钢铁产业格局发展方向必然是形成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等领域形成专业化的领航企业,以及通过钢铁企业集中地区的区域性重组形成区域优势企业。钢铁企业应充分认识这一发展趋势,积极主动谋划重组整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