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冲突持续5个月,粮食贸易的畅通迎来一丝曙光,同时仍面临不确定性。
据报道,乌克兰计划本周从乌黑海港口启动粮食外运。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部长库布拉科夫7月25日表示,关于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联合协调中心的内部技术文件将在未来两天制定完毕,该协调中心有望于27日开始运行。
7月23日,敖德萨港口遭受袭击。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7月25日表示,俄罗斯武装力量对乌克兰敖德萨港军事基础设施的打击,“不会也不应该”影响根据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签署的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相关协议而启动的粮食运输。
此前,俄乌就农产品外运达成“平行协议”。7月22日,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和联合国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就从黑海港口外运农产品问题举行签署协议仪式。协议内容包括:在伊斯坦布尔建立协调中心并确保粮食运输安全,俄乌双方同意任何一方都不攻击运送农产品的船只,伊斯坦布尔协调中心将由各方指派代表对进出港口的船只进行联合管理,包括敖德萨港在内的3个乌克兰港口将开始向外运出粮食和化肥等。
“这一前所未有的协议是世界迫切需要的‘希望的灯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22日在黑海粮食协议签署仪式上表示,协议有助于稳定在冲突升级前就已达创纪录水平的国际粮食价格。
7月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土耳其国防部长阿卡尔(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中左)与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左)在签署协议。新华社
迈出关键一步
据新华社报道,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部长库布拉科夫7月25日表示,乌方计划本周从乌黑海港口启动粮食外运,关于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联合协调中心的内部技术文件将在未来两天制定完毕,该协调中心有望于27日开始运行。库布拉科夫说,恢复黑海港口开放有望为乌带来10亿美元的额外收益,乌每月农产品出口量将达到300万吨。
7月22日,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和联合国代表围绕黑海港口外运农产品问题达成协议。同日,俄方与联合国签署有关俄罗斯农产品出口的谅解备忘录。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称,谅解备忘录旨在确保俄罗斯粮食和化肥畅通无阻地进入世界市场,消除美国和欧盟在金融、保险和物流领域制造的障碍,为遭受限制性措施影响的俄粮食和化肥出口争取豁免。该备忘录有效期为3年。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2日晚在视频讲话中称,协议签署将解除乌港口封锁,乌克兰积压的2000万吨粮食将得以出口,今年正在收割的粮食也有望出售。
在俄乌冲突扰乱既有粮食贸易流的情况下,达成的粮食协议来之不易,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称为“希望的灯塔”。古特雷斯7月22日称,签署的协议为黑海地区敖德萨、切尔诺莫斯克、尤日内这三个重要港口大量出口粮食开辟了道路,将粮食运往全球市场有助于弥补全球粮食供应缺口,减轻高粮价带来的冲击。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李春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关于乌克兰粮食安全运输的协议以及俄罗斯与联合国签署的推进俄罗斯粮食与化肥出口的备忘录意义重大,迈出了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步,能够有效促进俄乌两国谷物及其他农产品的出口,有利于扩大全球粮食供应,平抑全球粮食价格,维护全球粮食安全,特别是对于北非、欧洲等地区存在的粮食紧张局势起到缓和作用。
后续需关注协议执行情况
“如果不能确保乌克兰的食品以及俄罗斯的食品、化肥对全球市场供应,那么就无法解决全球面临的粮食危机。”古特雷斯22日称。
从俄乌两国在粮食贸易中的重要性来看,乌克兰是全球五大粮食出口国之一,每年向全球市场供应4500多万吨粮食。乌克兰小麦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量的比例为11.6%,大麦为17.5%,黑麦为39.9%,玉米(2632, 12.00, 0.46%)为16.4%,菜籽为20%,葵油为49.8%,葵粕为60.8%。俄乌两国小麦出口合计占比则在30%左右。2021年,在发生粮食危机的55个国家中,有36个国家的小麦进口总额的10%以上来自俄乌两国。
客观来说,虽然7月22日达成的粮食协议承诺确保乌克兰粮食及相关产品安全运往全球市场,但是后续协议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泰期货研究院油脂油料首席分析师史恒昱对记者称,后续需关注协议的执行情况尤其是运力恢复速度。他解释,在物流上,黑海港口是乌克兰通过国际海运航线唯一的出海口,俄乌军事冲突发生以后,农产品旧作库存的出口执行几乎停滞,仅通向乌克兰西侧的其他欧洲国家的部分汽运线路还在正常流转。本次协议的签署将有希望推动乌克兰农产品出口的恢复甚至加速。不过,由于乌克兰的海运航线运行已经停滞许久,相关航线的货轮可能已经被调往其他地区,港口重启后运力的恢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出口启动初期运力紧张的情况下,不排除相关航线运费较高,导致进口国实际拿到的CNF报价仍然处在较高水平。
不过,史恒昱补充,随着供给端紧张局面的逐渐恢复和今年三季度北半球春播作物的陆续收获,全球粮食贸易秩序将逐步恢复正常。
从更长期来看,李春顶指出,粮食供应风险的症结在于“不患寡而患不均”,即全球不同外部冲击压力导致全球粮食分配不均,一些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粮食、满足国内粮食消费需求,从而引发饥饿带来的社会动荡等问题。
对此,李春顶建议,全球各国需继续加强粮食治理与合作,协调和保障粮食贸易的畅通,通过援助等手段减少贫困和饥饿带来的风险,提升粮食的可获得性与可负担性,共同抵御外部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农产品价格或震荡下行
包括谷物、油脂油料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本轮上涨行情始于2020年年中。“价格驱动因素主要来自新冠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下全球各国央行普遍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商品自身供给端的紧张。”史恒昱指出。
今年2月末以来,伴随俄乌冲突升级,全球农产品价格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近三个月价格有所回落。从宏观影响因素来看,史恒昱表示,欧美国家央行在今年元旦之后主动调降广义货币同比增速,并在第一季度末开始陆续出台加息等货币紧缩手段收回流动性。6月,美联储在议息会议上大幅加息75个基点,受此影响,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快速大幅下跌。结合历史经验与当前形势,年内欧美央行货币政策紧缩方向预计将延续,这将对大宗商品行情形成持续性压制。
李春顶也对记者指出,国际粮价上涨很大程度受期货市场炒作带来的风险的影响,伴随美联储等各国央行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局面有所缓解,农产品期货炒作行为有所减少,从而推动粮食价格的回落。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李春顶称,此前粮价上涨刺激各国增加粮食供给,加之北半球迎来夏粮收获,缓解供给紧张局面,价格逐步下降。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贸易组织等推进全球粮食治理,促进粮食贸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呼吁各国减少粮食进出口贸易限制举措,达成的相关共识与政策有利于国际粮价回落。
新纪元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成强告诉记者,乌克兰粮食安全运输协议的签署促使粮食供应短缺风险进一步得到缓解,谷物和油脂价格追随大宗商品大势,实现“去泡沫化”的快速回落过程。
展望后市,王成强指出,极端天气、地缘冲突、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因素放大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前景,长期来看大宗商品大概率呈现“熊短牛长”的局面。具体到小麦等农产品价格走势,需重点关注农产品播种生长季的天气对总供给的影响以及宏观经济的荣枯对总需求的影响。
当前,农产品市场受经济衰退忧虑负面冲击。不过,王成强指出,市场并未充分聚焦超预期发展的拉尼娜现象对农产品产量带来的风险,这一影响因素可能在未来半年内持续扰动农产品期价。
史恒昱则表示,今年赤道太平洋地区“双拉尼娜”天气模式的影响下,北半球春播作物在关键生长期普遍遭遇了高温、干燥的天气影响,部分作物的长势和单产可能受到威胁,不过从跟踪的植被指数来看,以北美大豆(5882, 47.00, 0.81%)、菜籽为代表的主要油籽品种实际长势受负面天气影响并不太大。
就油脂而言,史恒昱称,短期内对市场影响较大的事件是印尼棕榈(7942, -92.00, -1.15%)油库存压力的释放。6月以后,印尼政府取消了之前的棕榈油出口禁令,导致全球植物油现货供给短期内压力陡增。从数据来看,印尼棕榈油单月出口量大约为300万吨,在印尼政府4月28日至5月23日暂时禁止棕榈油出口期间,由于需求端相对疲软,以及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其他植物油供给相对充裕,国际油脂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而印尼恢复棕榈油出口以后,国际市场增加300万吨/月的供给,这相当于俄乌冲突造成的乌克兰葵油供给一年的缺口。
“长期来看,考虑到当前年度供需平衡表结构的转变趋势,三季度以后全球粮食和油脂油料的供给端都将出现比较显著的恢复,行情运行的节奏整体上保持震荡向下。”史恒昱指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