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86 9919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400 686 9919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德胜东街23号

邮箱:khfw@sxqh.com

网址:www.sxqh.com

Hi , 欢迎选择晟鑫期货,
体验互联网开户。

温馨提示:

网上开户服务时间 : 周一到周五09:00 - 15:00;
开户前准备:身份证、银行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手写签名照;进入开户界面,选择“晟鑫期货”。

>
>
>
猪价连涨3月 养猪开始赚钱了

内容详情

品种专区

猪价连涨3月 养猪开始赚钱了

浏览量

​  猪价再次抢镜!这次是在期货市场。6月27日,生猪期货高开高走,大涨4.9%,一举突破2万元大关,创近一年来新高。很明显,期货交易人看涨猪价的情绪高涨,这也是对近3个月现货市场生猪价格连涨的积极回应。

  监测数据记录着生猪市场回暖的轨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周报,在截至6月19日的今年第24周,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及白条肉平均出厂价同比、环比双涨,不仅自3月下旬起连续13周上涨,而且,同比上涨为今年以来首次出现。

  种种迹象表明,自去年8月国家首次建立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指标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后,随着生猪产能调减、中央储备冻肉收储等措施不断落地见效,叠加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全国生猪和猪肉阶段性供给过剩局面逐渐缓解,上一轮猪周期筑底信号明显,新的价格上行通道已经打开。

  作为生猪养殖大省,5月末,江苏能繁母猪存栏量已降至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间,生猪价格已接近养殖成本线,持续5个多月的养殖亏损局面有所改观。

  产业链向理性常态回归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记者调查发现,从生猪养殖到猪肉消费,近期整个生猪产业链都在悄然生变,而这些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价格。

  前腿肉12.8元/500克,五花肉14元/500克,精瘦肉15元/500克,小排、肋排24元/500克……这是6月19日南京市秦淮区三七八巷菜场一猪肉铺的猪肉零售价。“上周进货价虽然又涨了两毛,但现在是消费淡季,供货商还建议我们降价销售呢。”店主时永壁说。

  “生肉价格涨跌变化快,但我们熟食的价格不好随时变,有时宁愿亏本也不会调价。”南京张府园附近的陈记巴西秘制五花肉店主说,今年肉价比去年便宜,店内的烤五花肉售价28元一条,去年同期卖30元一条,前年最贵时卖到过38元一条。

  作为产业链的最末端,猪肉消费端直面最终需求,其转嫁上游成本的能力相对较弱,零售价的反应也往往滞后。“没感觉到猪肉在涨价。”在科巷新市集,正在买肉的南京市民吴建宇指着价目牌说。

  CPI所调查表明,4月和5月,江苏猪肉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1%、2.2%,呈现“两连涨”;同期全国猪肉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5%、5.2%。而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大宗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同期全国生猪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6%、14.2%。显然,上游养殖端生猪价格涨幅更大。

  常熟德康农牧有限公司是苏州市为保障生猪市场供应、稳定区域生猪价格而引进的农牧业领军企业。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4月初公司生猪出栏价只有12元/公斤,6月16日就涨到了17元/公斤。

  苗猪价格也水涨船高。东海县驼峰董马养猪场负责人李善学说,7公斤重的三元苗猪,现在大约550元一头,4月份才卖300元。

  随着近3个月生猪价格持续攀升,部分生猪养殖场户开始扭亏为盈。李善学的养猪场自繁自养,目前有母猪560头,存栏大猪500多头,养猪成本约为16元/公斤,现在当地的生猪价格是17.2元/公斤。“原来是亏损的,现在最起码能赚钱了。”他如释重负。要知道,从去年5月到今年4月,他已亏损100多万元。常熟德康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则表示,公司养猪成本约为17-18元/公斤,目前只能算是刚刚达到盈亏平衡点。

  生猪出厂价和玉米批发价之比所生成的猪粮比指标,被用于衡量生猪养殖效益水平。据省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测算,6月7日,全省猪粮比为5.18,虽仍处于5.5的养殖盈亏平衡线下,但较3月22日的4.16回升了1.02点。

  采访中,多位养猪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近一年来,生猪养殖企业普遍亏损。即使从猪周期波动规律看,行业一直亏损也非健康常态,总有价格回归价值之时。目前,无论是生猪价格还是猪肉价格,都尚处理性回升阶段。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猪交易均价以3月为分界点呈现‘V’型走势,”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李霞分析说,不过,整个上半年均价为14.04元/公斤,同比仍大跌43.6%。截至6月20日,6月均价涨至16.05元/公斤,虽较3月最低值大涨31.8%,但也只是接近近6年的平均值。

  逆周期调控正落地见效

  生猪、猪肉价格涨跌也好,猪周期起伏波动也好,归根结底都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近3个月价格连涨,对应的正是生猪和猪肉市场从“阶段性过剩”向“过剩缓解”、供需趋于基本平衡的渐变过程。

  分析供需形势改善的各种因素,最值得关注、影响最大的,当是国家新建立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以及用于指导具体操作而颁布实施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后者填补了生产端逆周期精准调控的政策空白,为各地分级落实产能调控责任提供了详尽的“说明书”。

  能繁母猪是生猪生产的基础和市场供应的“总开关”。研究表明,2009年以来全国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应共发生4次较大波动,平均3年一次,价格大幅上涨的起因均为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到正常水平的95%以下。有鉴于此,全国才确立了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的调控风向标。

  农业农村部确定的江苏生猪产能调控的目标任务是: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120万头,最低保有量108万头。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去年底江苏出台实施了全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根据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情况,划分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间,明确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其中,绿色合理区间设定为正常保有量的95%—105%。

  据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业处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江苏以“稳种猪、稳规模、稳大县”为重点,将全省12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和5000个规模猪场保有量任务分解到市、细化到县。同时,引导养殖场户及时淘汰低产母猪、减缓种猪补栏、加强成本管控,优化能繁母猪存栏结构,并加强监测预警,对7000多家规模猪场进行每月全覆盖监测。

  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以稳定生猪产能基本盘,是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的实锤举措。按照猪场自愿加入并配合开展产能调控的原则,江苏已挂牌建立第一批国家级调控基地175家、省级56家,合计231家。

  记者梳理了近大半年来江苏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2021年前三季度末,全省能繁母猪存栏135万头,达到生猪产能恢复的峰值;2021年末,降至131.6万头;今年一季度末,降至126.9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105.8%;今年5月末,再降至120万头左右,步入绿色区间。8个月内全省能繁母猪存栏减少15万头,由需强化调控措施的红色区间转入“产能正常波动”的绿色区间,可见江苏生猪产能调控已经见效。

  作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常熟德康农牧有限公司目前生猪存栏量约为5万头,今年8月逐步满产后,预计能繁母猪保有量将达7200头,年出栏生猪15万头。“生猪养殖业重现曙光,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调控和行业的理性发展。”该公司负责人说,与2020年以前相比,如今规模化养殖占比大幅提升,这几轮优胜劣汰后,行业中留下来的基本都是经营管理技术体系比较健全、资金实力相对雄厚、产能调控及市场应变能力较强的企业。

  养猪业将进入微利时代

  由2019年全国生猪产能一度严重滑坡、猪价大幅上涨,到2021年6月全国生猪生产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再到随后猪肉市场出现阶段性过剩、价格快速回落,及至今年四五月份过剩有所缓解,通过3年多来的市场起伏,足见将政策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从根本上熨平猪周期波动问题,依旧任重道远。

  农业农村部在《5月份大宗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中预计,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需求回升,猪肉价格逐步迈入上行周期。这个最新预测,较之于4月份月报作出的“预计后期猪价震荡上行的可能性较大”,看涨思路无疑更为明确。5月份报告的核心依据是,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92万头,已接近正常保有量,生猪产能去化基本结束,生猪和猪肉阶段性供给过剩局面有望逐渐缓解。

  “是反弹还是反转,需要时间验证。”南京期货交易者王亮平对记者说,6月24日,今年第十三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招标结束,尽管零成交,但交易者恰恰从中增强了对后期猪价的信心。

  “新一轮猪周期是否已经开启,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江苏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黄瑞华分析认为,猪价仍受多个不确定因素影响,存栏量尤其是能繁母猪存栏及其产能的变化,不仅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也受各地政府对环保、保产稳供等政策的理解和执行程度的影响;此外,存栏量的变化还与养殖企业对后市信心、自然灾害对产业所产生的危害程度等相关。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尽管对新一轮猪周期是否“上路”观点不一,但业内人士对新一轮猪周期可能表现出的新特征却有着较高的共识。“未来生猪价格出现暴利的可能性不大,猪肉也不可能再回到一斤30多元的高价了,养猪业将进入微利时代。”常熟德康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这个观点很有代表性。

  国信期货农产品研究员覃多贵分析认为,目前,虽然生猪供应呈减少趋势,但不至于明显短缺,因此,供需格局不支持养殖端暴利。

  王亮平表示,微利共识的形成,或许是因为大家对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未来不断完善、发挥更大作用抱有信心。逆周期调控的精髓,就在于稳定生猪基础产能,及时预警,超前施策,精准调控,防止生产和价格大起大落。

  “高价低价都已经历过,大环境我们控制不了,只能多想想自己怎么降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如果大环境好,就适当多育肥一些;大环境差就淘汰产能差的母猪,等待机会。”李善学的猪场规模虽不大,但过往教训显然增强了他根据市场情况自我调节的意识。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